刚踏入济公故居时,石屏上“慈悲仁慧”四个字淡然入眼。眼前突然看到济公长老对我哈哈一笑,自己也就笑出声来。
上周我就定了计划,这周二前往天台济公故居。对于工作充满临时性的记者来说,制定计划就是一次性的脑力活动,很快我就忙忘了。
这周一晚上,打开电视,突然想到要看一部周星驰的老电影,正好就搜到他主演的《济公》。
看了一小半,我猛地想起:“明天不是要去济公故居吗?”
既是小事,也是巧事。无论正史还是传说中,济公长老总爱和人开玩笑。不知偶然间点开周星驰的《济公》才想起明天要去济公老家玩,算不算他老人家开我的一次玩笑。
说来也真是奇妙,这些年算上采访、游玩,在天台县城穿梭不知多少次,位于劳动路与赤城路交汇处的这座济公故居,我与之驱车擦肩而过的次数不可计数。
以至于我总觉得自己对济公故居非常熟悉,直到周二进入其中,才恍然明了,这是我当记者11年来,第一次进入这个景点。
在杭州灵隐寺、天台国清寺,我看到过不同的济公长老塑像,加上欣赏关于济公的相声、影视剧、小说的经验,济公于我真是亲切至极的存在。
从“慈悲仁慧”石屏右侧进入“陇西园”,先见到气势不凡的观霞阁。细读碑文,济公的形象有了厚度。
鞋儿破、帽儿破的济公,出生于一个家世显赫的李氏家族。在成为济世活佛、佯狂高人之前,一个叫李修缘的男孩,就在这陇西园中玩耍成长。
李家先祖中,贵为宋真宗驸马的李遵勖是最知名的人物。自他以来,李家世代仕宦,为官清正,积善崇佛,乃台邑名门望族。
陇西园位于济公故居的东面,是济公李氏的私家花园。取名陇西,一是因李氏的先祖住在陇西郡,又因这个私家花园,位置正好在佛陇山之西。
进园之后,亭台水榭,中间连着一座曲桥。在南宋拥有这么一个庭院,李家之财富实力可见一斑。穿过曲桥,来到济公佛殿之前,殿内供有济公玉石立像,破衣烂衫,手执破扇,笑得无比灿烂,正是人人熟悉的那个济公形象。
李修缘从小在浓厚的崇佛环境中成长,弱冠之年便皈依佛门,法号道济,先入国清寺,受具足戒于西湖灵隐,后在净慈寺出家。文献记载,道济和尚“其性介而洁,其行狂而疏,扶危济困,抑恶扬善,诗酒翰墨,隽永超诣,异行神迹,蜚声宇内”。
当时人们戏称他是“济颠”,后世人们感念他扶危济困,尊称为济公。
站立殿外,仔细端详济公像,不由感慨,人们最信赖的,不是天上的神佛,而是人间的高僧。
济公能跨越时空,长留民间百姓心里,难道不是因为他的笑容吗?他将自我形象降至比普通百姓更低,却从不以苦相示众,反而游戏人间,嬉笑之中,就将人间苦难悄悄化解。
知民间疾苦,助困厄众生,济公的精神,有着超越传说故事的深刻意义。世人不应只笑谈他的“酒肉穿肠过”,而忘了他本质上做了什么。
走到殿畔,一座假山,上立凉亭,济公的铜塑立像置于假山左下角。铜像与殿内玉石像形态略不同,但济公的笑容仍是那样让人温暖。
假山下,佛殿后,是一条济公文化长廊,橱窗里挂满了全世界不同国家、城市的济公寺庙、佛堂的相片。远至欧美,近至东南亚诸国,济公信仰无处不在。对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济公长老可谓厥功至伟。
游完陇西园,再入故居西面,便是李氏祖居。
济公李府宅第气势恢宏,采用南宋天台“三透九明堂”的建筑形式。通过航拍照片,便可感知这千年前的古宅建筑水平,工艺多么高超。航拍之下,李宅整个建筑群左右对称,方方正正。
拥有如此幸福的物质条件,是什么让李修缘舍得抛弃富贵,遁入空门呢?民间传说中说法不一,从他流传于后世的诗文、传说中,我们也只能读出一个高深莫测的高大形象。
而在济公故居中多停留一会儿,我似乎离这位人莫能测的高人更近了许多。所有的不凡,在济公故居中,都显现出平凡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