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视野
3月,赴两场“香气”之约
  • 日期: 2021- 03- 03 12: 46
  • 来源: 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 浏览次数:
  • 字体:[ ]

三月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随着疫情日趋平稳,不少市民又筹划着出游。其实,在咱们的城市里,也有不少有韵味、有文化的活动可以参与。

位于椒江市民广场的台州市博物馆,拥有众多藏品,涵盖青铜器、陶瓷器、画像、石刻、木雕等,是台州历史文化沿革的缩影,陈列着千年风华,无声地诉说着鲜活的山海台州。

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该馆着眼于“教育是博物馆第一要义”,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起来,从而激发市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开馆4年多来,已吸引了国内外近140万人次进馆享受精神文化大餐,举办了400多场教育活动,使3万多市民受益。

这个三月,有两位匠人带着他们的作品或收藏,在台州市博物馆与大众分享艺术与文化的交流。这两场展均带着一阵香味,分别是“乘物游心——沉香雅集展”、“万象之器——陈巧生手作香炉展”。

两个展的展出时间都挺长,周末闲暇,不妨走进台州市博物馆,感受一番家门口的源自“香”的文化大餐。

乘物游心——沉香雅集展

地点:台州市博物馆四楼展厅

时间:2021年2月27日-3月29日

中国用香历史可追溯至春秋之前,唐盛时期调香、熏香、评香已成为高雅艺术。宋代香文化达到鼎盛,《梦粱录》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可见,燕居焚香已融入文人雅士日常生活,情致宛然,别有意蕴。

古人用香又以沉香为上,“沉檀龙麝”四大名香,沉香居其首位,历来被视为敬神、礼佛、品闻、药用等最理想的香材。至明清部分雕刻作品以沉香木为材,沉香雕刻艺术初步发展,但因野生沉香资源的稀缺,传世罕见。

此次展览是台州市博物馆联合安徽沉香博物馆——徽州三雕代表性传承人郑尧锦,带台州市民一起,穿越古今,共赏沉香之美,体验文人香雅。

沉香是四种特定科属的植物树汁的异化物,一般需30年以上的成树,需要经过刀斧、雷电或虫蚁伤其树干,创口缓慢痊愈,才可能结香。

沉香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及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地。

以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地所产沉香统称为惠安沉香;以泰国南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地所产沉香统称为星洲沉香;而我国的海南沉香拥有着特有的品质和香气,自成一系,也称琼脂、崖香。

进入21世纪,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人向往宁静与平和的调理,而品味沉香、雅用香器、玩赏雕刻,可乘物游心,修身养性,在鼻翼微抖中给生活添一份仪式感。

万象之器——陈巧生手作香炉展

地点:台州市博物馆一楼临展厅

时间:3月5日-4月10日

香炉,是香事中的主体。在战国以来,由所用香料不同及使用场所不同而有所异,两汉魏晋时的博山炉,隋唐时的长柄斗形持炉,宋时的鬲式炉,明清时的直筒形瓷炉,历代名炉由巧匠潜心制器,寓巧法之妙于器用之间。

过两天,由台州市博物馆、苏州巧生炉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万象之器——陈巧生手作香炉展”即将开幕。

1957年生于江苏苏州铜炉世家的陈巧生,年少时便在香炉文化的熏陶下,凭借极强的天赋,很快掌握了开模、雕刻、炼铜、作旧等一系列制作工艺,尤其对明代宣德炉工艺有较深的研究。

40多年来,一路坚持、不断精进的陈巧生,不仅因为制作的铜炉造型幽雅、工艺精湛、色泽润和、古色古香,能与古代铜炉媲美而名声大噪,更因为仿制宣德炉而闻名海内外。

此次展览共展出陈巧生40多年来所创作的精品铜炉以及收藏品百余件,图文并茂,粲然可观。

展品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至尊传承”香炉系列,诸如翼云至尊浮雕云龙冲耳三足炉、万寿炉、世代簪璎书卷炉、如意耳马槽炉、三足桥耳炉等经典款式。第二类是陈巧生将多年收集的诸如和田玉、珊瑚、绿松、玛瑙等品相上乘、古味十足的古代炉钮,结合红木紫檀镂雕,用镶嵌工艺,制成炉盖,与经典的炉型合二为一的作品,二者相得益彰。还有一类是陈巧生的收藏品,诸如龙耳掐丝珐琅熏炉、清乾隆珐琅熏炉等。这些炉子不仅工艺繁缛,细节可溯,皮色更是妙绝,不仅有淡棠梨色、熟棠梨色、藏经纸色、蜡茶色,更是将明代宣炉常见的红斑色、黑漆古、橘皮色、深栗壳色等十多种少见宣炉皮色展现出来,气质端庄,华贵尽显,无一不是烟香雅供、人沐香息之妙器。

春风好雨,万物芳华。此次展览不仅是苏州巧生炉博物馆近几年首次呈现给大众的学术型展览,并且也是铜炉世家陈巧生父子对多年来所传承创新的铜炉艺术在形式以及理念上的一次系统性总结。展览从3月5日持续至4月10日,展品之外还配有系统的文字解读,可谓一场香炉之饕餮盛宴。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