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热点
宋韵台州丨铁米筛井,源源甘露泽被后世
  • 日期: 2022- 05- 25 16: 12
  • 来源: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清晨,当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当第一只吊桶直直落入井中,当哗哗的水声开始回应清脆的鸟啼,井边的这一小方天地就这样热闹了起来,人们在小小的四方井前汲水、濯衣、洗菜、闲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就这样慢慢向前。

这幅景象是没有自来水的年代里人们生活的常态。那时,井水是除了溪水、河水以外的重要水源。宋·陈耆卿编纂的《嘉定赤城志》中,就记载了黄岩城中诸多名井,其中很多口古井挖掘时间都在两宋时期。这是因为宋朝时,黄岩社会经济高度发展,里坊、市井人口稠密,用水需求量骤增,打井汲泉就是最便利的汲水方式。当时政府、乡绅便在人群聚集地,开凿出许多口用以生活的水井。

历史车轮下,

这些井有些因为种种变故已经湮灭,

有些仍旧兢兢业业滋润一方。

比如,铁米筛井。

“九峰清绝胜蓬壶,扶病闲过问野狐。”诗中的“九峰”就是黄城历史与文化富集的九峰公园。公园三面青山环抱,古树参天,亭台楼阁掩映,实乃幽胜所在。铁米筛井就藏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公园内。

在九峰公园西北角,有一条3米多宽的专用运水道,顺着小道往前,不多远就可以看见一座以石板、石条、石斗拱建成的甘泉亭,十分古朴。甘泉亭下就是铁米筛井,一口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井。井边的青石板地,不论晴天雨天总是湿漉漉的,有了水的滋润,久而久之墨绿的青苔就爬满了石板,爬上了井壁,清凉湿润。

井口四四方方,井壁由石条砌成,下部则是大小不一的石块叠砌而成。幽深的井水清澈见底,绿得仿佛像是被四周嫩绿的枫杨与墨绿的青苔浸染而成。天气晴好的时候,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水光粼粼;洒在井里四方的水面上,一汪碎银,亮得晃眼。

俗语有云:“喝水不忘挖井人”。铁米筛井的故事起源于北宋年间。

古时,永宁江潮汐起落,两岸的水土受咸涩的江水影响,水里带上了咸涩味。有一位名叫净真的僧人,想为当地百姓挖掘一口井,来解决饮水问题。他发现九峰山麓水资源丰富,山泉水十分清甜,便在九峰溪流汇合的地方挖了这口井。

但好事多磨,挖井的时候地底下的泥沙一直往上涌,阻碍了挖井的进程。挖井工人用铁条做成铁米筛,压住井底的泥沙,因此得名铁米筛井。

铁米筛井自打好以来,井水长年水质清澈甘甜,遇大旱不涸,遇大雨不浊。如今,虽然家家户户早已通上自来水,但当地居民和爱茶人士,依旧常来此取水。每日晨间、午后、傍晚,来此打水的人络绎不绝,或步行,或踩自行车,或骑电动车,或开三轮车,颇有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感。每个人都带着好几个大号的装水瓶装水桶,井边上,打水声灌水声交谈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

经年累月,铁米筛井源源不断的涌出清甜的山泉,滋润一代又一代人,方形井沿被打水人磨得又平又亮,无声述说着过往的岁月与人事。

打印 关闭